罗荣桓元帅在回忆文章《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中这样写道.“当年(1927) 十月初,毛泽东同志带领部队向遂川方向展开游击活动。那时,天气已经逐渐寒 冷,战士们还是穿着破烂的单衣,给养十分困难,并且也没有休整的机会。可是由 于党在部队中进行了艰苦的政治思想工作,战士们情绪始终高涨,在极度疲劳的行军以后,还去四处张贴布告,向老百姓宣传。
“为了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我们进驻到遂川城西的大汾镇。刚住下不久, 就遭到挨户团的突然袭击。部队因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只好分散撤退。当时四连 有两个排,随着毛泽东同志跑到黄坳,便停下来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一营集 结的任务。这时,三营向湖南桂东方向撤走了。
“四连一共三十多个人,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地上。要煮饭吃,炊事担子也跑丢 了,肚子饿了,只好向老百姓家里找一点剩饭和泡菜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同志 和大家一起,伸手就从饭箩里抓着吃。
“等大家吃饱了,毛泽东同志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 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 ’他 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抬起头来,鼓起战 斗的勇气,充满信心,提着枪就站起队来,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接着一营就 赶上了,队伍向井冈山进发……”
这段文字真实而详尽地记录了毛泽东同志率领队伍初上井冈山路途中发生的故 事,其中对人物、环境、时间都有清楚的交代,唯独对于事件发生地只写了“黄 坳”这一地名。黄坳,位于井冈山市的南面,距茨坪22公里。它东靠遂川县五斗 江乡,南临下七乡下路坑村,西接长坪乡中烟村,北邻井冈山朱砂林场。全乡北高 南低,面积99.8平方公里,除洪石、黄坳2个村民委员会地域较为平坦外,大部 仍为山区或半山区。建国前,黄坳还指遂川草林区黄坳乡、下七乡的部分地域,建 国后,下七、黄坳曾经是一个乡。由此可见黄坳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接点。
1927年9月19日,文家市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按原计划退往湘南。这支南下的部队先后经过芦溪、莲花、三湾等地,在古城会议后,见到了 当时的宁冈绿林武装首领袁文才。毛泽东以诚挚的态度打动了袁文才,并得到袁文 才的帮助,在茅坪安家,在此解决了部队的辎重拖累问题。随后,部队轻装简行, 继续经酃县南下。10月14日,毛泽东率部到达酃县的水口村后,便派人调査周边 的敌情。结果发现湘南、衡阳等地有敌军重兵把守,茶陵反动民团罗定与何举成结 合,派了两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向水口袭来。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毛泽东决定采取 分兵措施,先派宛希先带领一营的二、三连向西突袭茶陵,以牵制后追之敌。再派 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人返回茅坪帮助袁文才训练部队。之后派艾成斌等两人 上井冈山与王佐联络,毛泽东则亲率主力又由湘入赣,进入井冈山区的南面遂川县 境。
10月22日晚驻遂川县大汾镇,次日凌晨,遭到遂川县肖家璧靖卫团的突然袭 击,部队在突围时被敌分割成两截而前后失去联系,三营在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 中豪的带领下,在找不到团部和毛泽东的情况下,按原来南下的计划去了桂东,而 毛泽东率团部、辎重队、军官队、特务连和一营一连从大汾突围到了下七、黄坳一 带。
1927年10月23日凌晨,毛泽东率领部队从遂川的大汾开始出发经滁洲、嶂坑,翻过高山来到井冈山长坪村、下烟村、下七乡上七村再进入黄坳乡石角村陕西 岭自然村,休整收留部队以后,为了绕开黄坳街上驻扎的反动武装肖家璧的靖卫 团,从左侧小路经小溪洞,晚上到达荆竹山,当晚住在荆竹山。24日上午毛泽东 同志在荆竹山雷打石宣布“三项纪律”,24日中午到达大井。27日进驻茨坪,将 革命的红旗插上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上一篇:朱毛会师时有多少人?有多少枪?
下一篇:井冈山红色培训要穿红军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