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市集兵是指1927年9月中旬,面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行动迭遭失利的严峻形势,前委书记毛泽东果断地决定放弃原定会攻长沙的军事计划,命令各路部队前往文家市会合,同时在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力排师长余洒度等人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采取了应退萍乡,转兵农村的举措。
这是一个颇具胆略而又适时的战略举措,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一、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湘赣秋收暴动会攻长沙的计划,是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决定的。但从9月9日至19日,在短短的十天之中,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农革命军5000余人的队伍,仅剩下1000多人枪,且失去了攻打长沙的最好时机,如继续实施原定计划,无疑是以卵击石,势必导致全军覆灭的危险。而放弃这一计 划,作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毫无疑问,将承担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在这种情况 下,毛泽东不惟命是从,而是审时度势,一切以革命利益为重,从实际出发,作出 了战略退却的决定,使革命的有生力量得到了保存。
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相结合的创举。文家市集兵,放 弃会攻长沙的计划,是当时的时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但转兵乡村的决定却是一种自党和积极的行动。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在寻找中国革命的正 确道路,毛泽东则是杰出的代表,1927年7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 议上,他就提出了 “上山”的主张,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认为“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转兵乡村的决定,既体现了毛泽东 保存武力的上山思想,又是他根据中国国情,洞察农村状况,将今天的战略退却和 明天的战略进攻相结合的创举。
三、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关键。正是毛泽东独具慧眼,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农民,广阔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 节,虽然贫穷落后,却酝酿着巨大的革命能量,从而将革命的火种引向农村,在关 键时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